书堂合婚戏词

  • 陈仁义的存世音像

    1.保留录像:
    (1)清唱《斩黄袍》(片段)王不敢哭来不敢嚎(陕西电视台录像) (2)《龙凤呈祥-甘露寺》(片段)(合作者:左福成、王玉琴等) (3)《打金枝-背舌》(全折)(合作者:余巧云、郭明霞)
    (4)《五典坡-算粮》(全折)(合作者:余巧云、左福成等) (5)《五典坡—大登殿》(全折)(合作者:王玉琴、左福成等) (6)《泾阳之盟-忠义别府》(全折)(合作者:宋竹梅)(泾阳县人民剧团演出)
    (7)《斩黄袍》(全本)(泾阳县人民剧团演出)
    2.保留录音:
    (1)《孙膑坐洞》(选段)短贼二次屈指盘算
    (2)《长孙背绢》(选段)长孙顺德好羞惭
    (3)《金沙滩-五郎出家》(选段)儿啊出家莫要忙
    (4)《二进宫》(选段)千岁进宫休要忙
    (5)《下河东》(选段)王不该当年离龙朝
    (6)《李白辞朝》(选段)昔事茫茫拜圣上
    (7)《屈原》(选段)我屈原身负着国家重任
    (8)《泾阳之盟-单骑入险》(选段)严霜降天地寒一片阴暗
    (9)《斩李广-屈斩》(全折)(合作者:宋竹梅、周留华等)
    (10)《斩黄袍-打朝-斩袍》(两折)(合作者:宋竹梅、张相如等)
    (11)《下河东-灵堂-赶驾》(两折)(合作者:高吉利等)
    (12)《辕门斩子》(小全本)
    (13)《两狼山-苏武庙》(全折)(合作者:王新仓)
    (14)《苏武牧羊》(全折)
    (15)《祭灵》(全折)
    (16)《龙凤呈祥-书堂合婚》(全折)(合作者:张咏华)
    (17)《放饭》(全折)(合作者:张咏华)
    (18)《挡将》(全折)
    (19)《四郎探母》(全折)(合作者:王玉琴等)
    (20)《白叮本》(全折)(合作者:王玉琴、张兰秦等)
    (21)《全家福》(全折)
    (22)《秦琼起解》(全折)
    (23)《秦琼表功》(全折)
    (24)《玉虎坠》(全折)
    (25)《金沙滩-舍子》(全折)
    (26)《八件衣-悔路》(全折)

  • 秦腔名角 马友仙是哪里人

    马友仙 马友仙,女,秦腔旦角。汉族,陕西省合阳人。
    9岁考入咸阳大众剧团,学演小旦、兼演青衣。10岁时以一出《柜中缘》唱红了咸阳以及临近地区。以后多年又陆续推出秦腔折子戏《河湾洗衣》、《打鱼杀家》、《走雪》等,以音色优美、唱做具佳而轰动剧坛。此后随着艺术上的追求上进和技艺的提高,又分别在秦腔传统戏《五典坡》、《玉虎坠》、《三滴血》、《游龟山》、《红楼梦》等大戏中担任主角。
    1960年陕西省首届青年戏曲演员观摩演出,马友仙以一出《断桥亭》震惊四座,颇受西安地区戏剧专家和广大观众好评,获得青年演员优秀表演奖,这一精彩唱段被上海唱片公司录制成盒带向全国发行。1961年马友仙被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,在著名戏剧艺术家马健翎、秦腔表演艺术家李正敏;著名导演史雷、韩盛岫、李文宇著专业教师的亲切指点和培育下,在著名戏剧作曲家肖炳,名琴师板胡演奏家杨天基、杨满元的配合帮助下,经过长期的磨练和舞台实践,逐渐成长为誉满西北、蜚声中外的秦腔表演艺术家。她所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、形象迥异、活灵活现、栩栩如生,像《蔡文姬》中的蔡文姬、《谢瑶环》中的谢瑶环、《窦娥冤》中的窦娥、《十五贯》中的苏戌娟、《恩仇记》中的钱素云、《红灯记》中的李铁梅、《洪湖赤卫队》中的韩英、《断桥》中的白素贞、《情探》中的敫桂英、《三堂会审》中的玉堂春等,都是非常成功的。她以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独到的艺术功力,征服了西北地区广大的秦腔爱好者,观众称她是“秦腔唱腔艺术明星”、“旦角皇后”、“人民艺术家”。
    马友仙天资聪颖,歌喉亮丽,素有“金嗓子”的美誉。她的音质清脆、高昂挺拔、纯净甜润;音色嘹亮、富有光彩;感情色彩浓郁,气质饱满而又具有强烈的穿透力,似珠玉坠盘,若金钟撞击,既能在高音区中纵横驰骋,又能在低音区迂回婉转。她特别注重演唱技巧,有意识的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,把歌唱技法融入秦腔的演唱之中,与秦腔优秀的传统声腔板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。她的韵白发音位置准确,吐字清晰圆润,旋律优美,节奏感强,抑、扬、顿、挫、快、慢、轻、重,掌握的恰倒好处,很具特色,真正做到了字正腔圆,韵味十足,以声带情,声情并茂。马友仙在舞台的表演上,非常注重程式的运用,而又不拘泥于既定的程式手法,把戏曲表演的程式创造性的融进人物的情感之中,特别注意细节和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。
    辛勤的劳动和刻苦的耕耘,必然结出丰硕的果实:1984年获得陕西省戏剧调演一等奖;1987年她的艺术活动被《陕西戏曲演员集锦》收录;1989年在陕西省中年演员“农行杯”大奖赛中获得表演特等奖;1990年在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活动中,被特邀演出《断桥》,轰动京华,后被邀请进中南海礼堂为中央领导同志演出。北京日报发表评论“古树苍翠,新枝茁壮”,被收录到“年鉴大事记”中,同时荣获全国青联第六届委员会颁发的特殊贡献奖;1991年荣获西北五省区“太阳杯”民族戏曲邀请赛特别荣誉奖;马友仙艺术资料被收入《走上文艺之路》首篇,并在《陕西日报》全文发表;1992年被评为发展文化艺术突出贡献奖,并颁发特殊津贴证书;1993年在陕西流派选拔赛中马友仙的艺术风格被誉为“马派”艺术风格,同年在优秀演员提案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提案者; 1994年在“金延安”首届老、中、青十佳演员评选大赛中,荣居中年组榜首,在第二届全国梆子声腔研讨会上被推选为最受观众喜爱的优秀演员,并以最多票数名列第一。
    马友仙主演的秦腔,几乎毫无遗漏的被京、沪、甘、陕等地的音像公司灌制成密纹唱片或者录制成盒带出版发行,多达四十余种。为振兴秦腔十周年献礼拍摄的袭取电视剧《马友仙艺术集锦》、领衔主演的《断桥》、《三堂会审》、《窦娥冤》等,被戏剧影视界誉为水平高、品位高、质量高的戏剧艺术精品,其中,由她主演的《断桥》还荣获了2000年全国电视戏曲MTV类金奖。她的著名唱段普及流行于西北五省区以及晋、冀、鲁、豫等地区,并且被专业演员和业余爱好者作为样板悉心学唱。由她演唱的革命现代戏《洪湖赤卫队》选段,被中央音乐学院选为民族声乐教材;还有广播剧《慧梅之死》也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选。她的演唱盒带和在、地区和美国、泰国陕西籍人中流传甚广,颇有影响。
    为国家一级演员,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委会副主任、秦腔团副团长;第七、八届全国政协委员,第五、六届全国青联委员,中国表演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,陕西省文联常委,陕西省对外友好协会理事,陕西省企业、艺术家联谊会常务理事,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副会长,中国妇幼协会陕西分会理事,国务院授予“有特殊贡献艺术专家”证书。
    诞辰:1944年,农历甲申年

  • 王宏义的成就

    唱做并重,曾在传统剧《杀驿》中饰吴承恩、《法门寺》中饰赵廉、《杀庙》中饰韩奇、《大报仇》中饰刘备、《四进士》中饰宋世杰、《草滩面理》中饰岳飞、《大回荆州》中饰刘备、《破宁国》中饰朱亮祖、《出棠邑》中饰伍员、《三滴血》中饰周仁瑞、《玉虎坠》中饰冯彦、《赵氏孤儿》中饰程婴、《五典坡》中饰薛平贵、《游龟山》中饰田云山、《大拜寿》中饰唐王。 近年来曾参加各种大赛,都赢得了广大戏迷和专家的好评。
    曾1994年参加陕西省“易发杯”大赛在折子戏《杀驿》中扮演吴承恩荣获二等奖;1997年以传统本戏《四进士》参加了西安市优秀传统剧目展演;1998年在西安市青年演员“石榴花”大赛中荣获一等奖;同年参加了西北五省市交流荟萃演出。2000年在陕西省青年演员折子戏、清唱大赛中荣获一等奖;2000年在中国首届秦腔艺术节中荣获优秀表演奖;2003年参加了西北五省市荟萃演出荣获优秀表演奖;曾在2001年和2004年两年在西安市文化工作会上受到市委宣传部的奖励;2004年纪念振兴秦腔20周年陕西省青年演员调演以折子戏《司马拜台》中饰诸葛亮荣获表演奖;2004年在陕西文化音像出版社“继承秦腔传统音配像”的工程中为《杀庙》和《四郎探母》配像。2003年太平洋音像公司录制了其主演的《杀驿》《司马拜台》《书堂合婚》《草坡面理》《状元媒》《四进士》等剧。

展开全文
返回顶部